很多男性在做试管婴儿时都会遇到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:精子DNA片段化率高。表面上精子数量够、活动度也还行,但真正到了受精、胚胎发育阶段,却频繁出现受精失败、胚胎停滞,甚至好不容易怀上了,却又在孕早期流产。
这背后的核心原因,往往就是精子DNA完整性差。医学研究已经反复证实,DNA片段化率高的精子,就像“基因蓝图”被撕裂了几页,虽然能用,但质量无法保证。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常规射精获得的精子质量堪忧,有没有办法“绕开这道坎”?
答案是:有。
这就是——睾丸取精(TESE)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生殖医学专家发现,直接从睾丸中获取精子,不仅能帮助无精症患者,更重要的是,它能显著降低精子DNA片段化率,从根源上提升受精和怀孕的几率。
一、精子DNA片段化的原因与危害
1. 精子DNA片段化的主要机制
(1)氧化应激与凋亡的双重打击
精子在生成和成熟的过程中,其实非常“脆弱”。与体内其他细胞不同,精子几乎没有完善的修复机制,一旦DNA受到损伤,就很难修复。氧化应激是罪魁祸首之一。
当体内自由基水平过高时(比如长期熬夜、吸烟、环境污染暴露),精子的细胞膜和DNA容易被攻击,导致双链断裂。另一方面,精子在自然代谢过程中会发生凋亡,但如果凋亡信号异常,就会出现“半死不活”的精子,外观看似正常,实际上DNA内部已经支离破碎。
(2)外部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影响
很多男性觉得精液量够多、精子活力也行,就代表生育力没问题。但实际上,精子DNA的“隐形损伤”常常与生活习惯脱不开关系。
- 高温:频繁泡桑拿、长期久坐(比如开车族、办公室族)、甚至笔记本电脑放在大腿上,都会让睾丸温度升高。精子生成环境最佳温度比体温低 2℃ 左右,长期高温会直接增加DNA损伤。
- 吸烟与酒精:尼古丁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不仅损伤血管,还会产生大量自由基,加剧DNA断裂。
- 污染和有害化学物:长期接触农药、重金属、放射线环境的人群,精子DNA损伤风险更高。
- 年龄:男性的生育力并非“无限期”。随着年龄增长,精子DNA修复能力下降,突变率和片段化率都会升高,这就是为什么高龄父亲的后代出现自闭症、精神发育迟缓等风险更高。
(3)附睾通道的“二次损伤”
精子在睾丸里生成后,并不是马上就排出,而是要在附睾里“住一段时间”,完成成熟过程。这个阶段也是损伤累积的关键时期。
如果体内氧化应激水平高,或者附睾微环境存在炎症,就像精子在“恶劣环境”里多呆了一阵子,DNA受损风险自然增加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直接从睾丸取出的精子,往往比射精获得的精子DNA片段化率更低。
2. 高DNA片段化率的临床影响
(1)受精率下降
精子DNA的完整性是成功受精的前提。DNA片段化率高,就像“基因说明书”缺页或者模糊不清,即使精子能钻进卵子,启动受精的几率也大大下降。临床数据显示,当男性的DNA碎片指数(DFI)超过30%,试管婴儿中的受精率就明显走低。
(2)胚胎发育停滞
即便受精成功,如果精子DNA有严重损伤,胚胎在早期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因为“蓝图错误”而停止发育。这就是很多人明明顺利移植了胚胎,但到了第三天、第五天却发现胚胎停滞的原因之一。
(3)流产率升高
DNA片段化率高的精子,即使能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,也可能在孕早期因基因异常而自然淘汰,表现为习惯性流产或生化妊娠。很多女性检查身体都没有问题,但依然反复流产,往往和男方的DNA损伤有关。
(4)子代健康风险
这是更长远、更容易被忽视的影响。研究发现,父亲精子DNA损伤率高,与后代染色体异常、早期发育障碍甚至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。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受影响,但这种潜在风险不可小觑。对于希望拥有健康宝宝的家庭来说,忽视精子DNA质量无异于埋下隐患。

二、睾丸取精(TESE)的原理与操作
1. TESE技术概述
(1)手术方式:显微取精 vs 常规取精
TESE,全称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,中文叫“睾丸取精术”。顾名思义,就是通过外科手术直接从睾丸组织中获取精子。这项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方式:
- 常规TESE:医生通过在睾丸表面做一个小切口,取出一小块组织,然后在显微镜下寻找精子。这种方式操作相对简单,但取出的组织量较大,可能对睾丸造成一定损伤。
- 显微TESE(Micro-TESE):这是目前更先进的技术,医生会借助高倍手术显微镜,直接观察睾丸内部的曲细精管,选择那些看起来更饱满、活跃的区域取样。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精子检出的几率,同时减少对睾丸组织的破坏。
临床上,显微TESE因“精准、损伤小、成功率高”,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方案。尤其是在无精症或精子数量极低的患者中,它往往能发挥“最后的救命稻草”作用。
(2)操作流程简述
整个过程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,大致分为几个步骤:
- 术前评估:医生会先检查激素水平(FSH、LH、睾酮)、睾丸体积、既往病史等,确保有生精可能。
- 麻醉与切口:通常采用局麻或全麻,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疼痛。
- 组织获取:根据选择的方式(常规或显微),切开睾丸鞘膜,取出少量曲细精管组织。
- 实验室处理:胚胎学家在实验室里立即对组织进行处理、分离,寻找可用的精子。
- 后续应用:一旦找到活精子,就可以和卵子进行单精子注射(ICSI),完成受精。
简单来说,TESE并不是“盲取”,而是有计划、有针对性的寻找精子,就像从一堆石头里找出宝石一样,需要医生和实验室团队的双重配合。
2. 为什么TESE能降低精子DNA片段化率?
很多人会有疑问:既然射精也能取到精子,为什么要“舍近求远”,跑到睾丸里去取?原因就在于睾丸精子和射精精子的“质量差异”。
(1)避开附睾通道的损伤
精子在睾丸里刚生成时,其实DNA结构相对完整。但如果要走完整个附睾通道,精子会经历一个“考验期”:在附睾里长时间停留时,容易受到氧化应激、炎症反应甚至毒性物质的攻击。研究表明,很多DNA片段化就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。
直接从睾丸取出的精子,等于绕过了这段高风险的旅程,DNA自然更“干净”。
(2)精子处于“新鲜状态”
可以把睾丸里的精子理解为“刚出厂的新品”,虽然还没完全成熟到能自主游动,但其遗传物质相对完整。而射精出来的精子,相当于“在仓库里放了一阵子”,可能已经受到环境影响。对试管婴儿来说,我们需要的是DNA完整性,而不是单纯追求精子活力。所以,哪怕睾丸精子活性弱一些,只要DNA完好,就能通过ICSI助其完成受精。
(3)研究数据的支持
-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,来自射精液的精子,DNA碎片指数(DFI)往往高于30%;而从睾丸获取的精子,DFI普遍明显低于同一个人的射精精子。
- 有报道指出,在高DFI患者中,改用睾丸精子进行单精子注射(ICSI),妊娠率显著提升,流产率则明显下降。
- 这类研究逐渐形成了共识:对于反复试管失败、怀疑与男性DNA损伤有关的夫妻,TESE提供了更优质的生殖材料。
TESE的核心优势不是“能不能找到精子”,而是“能不能找到更健康的精子”。直接取自睾丸的精子,就像没被污染过的原材料,比经历附睾“长途跋涉”的精子更干净、更完整。这也是为什么在高DNA片段化率患者中,医生会建议尝试TESE的原因。

三、TESE适合哪些人群?
1. 临床适应症
(1)射精精子反复显示 DNA 片段化率高(DFI > 30%)
在辅助生殖领域,DFI(DNA Fragmentation Index,DNA 碎片指数) 是评估精子DNA完整性的重要指标。正常情况下,DFI应低于 15%–20%;20%–30% 之间属于临界值;而超过 30%,就被认为是显著升高。
很多男性即使精液常规结果“看上去还行”,但DFI检测显示 DNA 断裂率高,仍然会导致反复试管失败或妻子习惯性流产。如果在经过抗氧化治疗、改善生活方式后,射精精子的DFI仍然降不下来,那么TESE就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。因为睾丸精子绕过了附睾阶段,DNA片段化率通常更低。
相关阅读:精子碎片率超15%还能做试管婴儿吗?
(2)反复试管失败或习惯性流产,且排除了女性因素
在临床上,经常遇到这样的夫妻:女方检查一切正常,卵巢功能良好,子宫环境也没问题,但做了几次试管都失败,或者怀上了却一次次流产。这时候,就需要高度怀疑男性精子质量的问题。
很多案例表明,当夫妻改用睾丸精子后,试管婴儿的受精率和怀孕率明显提高,流产率则下降。换句话说,TESE对那些“走了很多弯路”的家庭,往往能成为真正的突破口。
(3)严重少弱畸精子症,精液质量极差
有些男性虽然不是完全无精症,但精液中的精子数量极低,或者大多数精子畸形严重,运动力几乎为零。这样的情况下,即使勉强从射精液里挑选几个精子用于ICSI,成功率也很有限。
通过TESE直接从睾丸里取精,往往能获得质量更好的精子,为试管提供更可靠的“种子”。
(4)输精管阻塞、梗阻性无精症
一些男性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(比如输精管先天缺如、严重感染后粘连、输精管结扎术后),导致精子无法排出体外。这类情况属于梗阻性无精症。
对于他们来说,TESE几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。医生通过手术直接从睾丸里取出精子,再配合ICSI,就能帮助夫妻实现怀孕。
(5)部分非梗阻性无精症(NOA)患者
非梗阻性无精症指的是睾丸本身生精功能受损,但并非完全“停工”。显微TESE在这类患者中仍有希望找到少量可用精子。虽然几率相对较低,但对一些渴望亲生孩子的夫妻而言,这就是唯一的机会。
2. 不适合人群或慎用情况
(1)睾丸发育不良,几乎无生精功能
如果男性存在严重的睾丸发育不良,比如克氏综合征(47,XXY)或其他先天性染色体异常,睾丸内可能几乎没有活跃的生精细胞。即使做TESE,找到可用精子的几率也微乎其微。
这类患者在术前会进行激素学评估、睾丸超声检查,甚至需要基因学检测。如果明确提示无生精可能,就不建议盲目手术。
(2)激素水平极低,无法生成成熟精子
睾丸的生精功能与下丘脑–垂体–性腺轴密切相关。如果男性的促卵泡生成素(FSH)、促黄体生成素(LH)和睾酮水平极低,说明整个轴心功能不正常,睾丸难以生成成熟精子。在这种情况下,贸然进行TESE往往收效甚微。
部分患者可以先通过内分泌治疗来改善激素水平,若依然无效,再考虑其他方式。
(3)存在手术禁忌症
和所有外科手术一样,TESE也有适应症和禁忌症。如果男性合并严重心肺疾病、出血性疾病,或者睾丸存在严重炎症、肿瘤等情况,都不适合手术。
此外,有些患者心理承受力较差,过于担心手术带来的睾丸损伤,也需要在术前做充分沟通和心理准备。
TESE并不是“万能钥匙”,但对于高DFI、反复试管失败、习惯性流产、少弱畸精子症、无精症等患者,它可能是翻盘的关键选择。另一方面,如果睾丸本身没有生精能力,或者存在手术风险,就不适合贸然尝试。
一句话:TESE的价值在于精准匹配人群,找对人、用对时机,它就是一把打开生育希望之门的钥匙。
总结
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看,睾丸取精(TESE)并不是一种“激进”的尝试,而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科学选择。它的优势在于精子DNA完整性更高,从而为反复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突破口。但同时,TESE毕竟是一种手术方式,存在一定风险和局限,不能盲目应用。
对于考虑TESE的男性,最稳妥的做法是:
- 先做全面评估 —— 包括精子DNA碎片指数(DFI)、精液常规、激素水平、睾丸功能评估等。
- 明确适应症 —— 确认是否属于“常规途径难以解决的高DFI人群”或无精症患者。
-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—— 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生殖男科医生完成,才能最大化保证安全与效果。
TESE不是人人都需要,但对于那些被精子DNA片段化率“卡住”的患者,它往往是最后也是最有希望的一张王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