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精症还能取到活精子吗?

在不孕不育门诊里,很多男性患者听到“无精症”或“死精症”的诊断时,第一反应往往是绝望:“是不是这辈子都没有做父亲的机会了?”
事实上,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。无精症并不等同于“绝对没有精子”,更不意味着“毫无生育希望”。随着显微外科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,即使是在传统意义上的“死精症”患者中,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通过睾丸或附睾取精,获得可用于试管婴儿(ICSI)的活精子。
临床数据表明:阻塞性无精症(如输精管堵塞)的男性,取精成功率接近 90% 甚至更高;而对于非阻塞性无精症患者,显微取精(micro-TESE)依然能帮助 30%–50% 的人找到存活精子。换句话说,很多原本被认为“完全没有希望”的病例,如今都可能通过医学干预重获生育机会。
本文将从病因、检查、取精方式到成功率逐一解析,带你弄清楚:死精症患者,到底还能不能取到活精子?以及现实中的希望究竟有多大。

一、什么叫“死精症”?到底是没有精子,还是走岔了路?

很多男性第一次在检查报告上看到“无精症”或者“死精症”这几个字时,心里都会咯噔一下,以为自己彻底没希望了。其实医学上的“死精症”并不等于“完全没有精子”。它更多是一种描述精液中无法检测到活动精子的情况。换句话说,在射出的精液里看不到精子,但这并不代表睾丸里一定一个都没有。

在泌尿男科和生殖医学里,无精症主要分为两大类:

  • 阻塞性无精症(Obstructive Azoospermia,简称 OA)
    顾名思义,精子本来有,只是“路被堵了”。就像高速公路前方塌方了,车子过不去。常见的原因包括:输精管先天缺失或堵塞(有些人天生没有输精管)、以前做过输精管结扎手术、或者附睾、精囊发生过炎症和粘连。
    这类患者的特点是:睾丸里其实能正常制造精子,只是出不来。如果能在“源头”——附睾或睾丸里直接去取,大概率能取到活精子。
  • 非阻塞性无精症(Non-Obstructive Azoospermia,简称 NOA)
    这类情况更复杂,属于“工厂本身有问题”。意思是睾丸的生精功能出了障碍,要么产量极低,要么精子发育停滞在早期阶段。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,比如:
    • 遗传因素:最典型的就是 Y 染色体微缺失(特别是 AZFc 区域),还有克氏综合征(47,XXY)。
    • 内分泌异常:垂体激素分泌不足,或者长期雄激素类药物滥用。
    • 睾丸损伤:比如小时候隐睾未及时手术、腮腺炎并发睾丸炎、外伤、放疗化疗。
    • 原因不明:即使查不到具体病因,仍可能出现精子发生障碍。

阻塞性无精症和非阻塞性无精症,看似只差了一个字,但背后的含义和对策完全不同:

  • 阻塞性的情况,像是“门口被锁死”,想办法绕过或者直接去源头取就行。
  • 非阻塞性的情况,像是“工厂开工不顺”,要靠显微技术去一点点找可能还在生产的精子。

为什么这一步分类这么关键?
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取精的难易程度和成功率:

  • 阻塞性患者,几乎 9 成以上都能顺利取到活精子。
  • 非阻塞性患者,取精率就要看具体病因和睾丸状态了,整体大约在 30%–50% 左右。

所以,医生在明确诊断时,通常会结合精液多次化验、激素水平(特别是 FSH、LH)、睾丸大小、彩超影像,甚至需要睾丸穿刺活检来综合判断。很多人听到要做睾丸活检会害怕,但它其实就像做个“显微镜下的抽样”,帮医生弄清楚到底是堵住了,还是生精功能本身出了问题。

换句话说,知道自己是哪一类,是阻塞性还是非阻塞性,就相当于知道了问题出在“运输车道”还是“生产工厂”。这一步对后面能不能取到精子,意义非常大。

死精症还能取到活精子吗?
死精症还能取到活精子吗?

二、怎么一步步查清楚:从“有没有精子”到“能不能取出来”

很多人听到“无精症”三个字,脑子里就是一个大问号:那接下来怎么办?是不是只能听天由命?其实,正规的流程就像是“抽丝剥茧”,医生会一步步排查,先弄清楚你到底属于哪种类型,再决定有没有必要、用什么方式去取精。

第一步:精液分析——反复确认“真无精”
医院里不会因为一次化验就下结论。通常需要在禁欲 2–7 天后,做 2–3 次精液检查,并且要在专业实验室里用离心的方法反复找精子。有些人第一次没查到,第二次却在显微镜下发现了零星的精子。这时候结论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第二步:激素检测——看“生产车间”的信号灯
血液里的 FSH、LH 和睾酮水平,是判断睾丸生精功能的重要指标。

  • 如果 FSH 很高,往往提示睾丸本身生精障碍;
  • 如果 FSH 正常甚至偏低,而睾丸体积也正常,就更可能是阻塞性。
    医生通过这些“信号灯”,大概能判断出问题出在“工厂”还是“运输通道”。

第三步:影像学检查——睾丸和彩超也能说话
阴囊彩超可以帮忙看睾丸体积、附睾情况以及有没有静脉曲张。睾丸小而硬,往往提示生精障碍;而睾丸大小正常,附睾膨大,则可能是输精管堵了。

第四步:遗传学检测——从基因里找线索
对非阻塞性无精症尤其重要。常见的比如克氏综合征(47,XXY),或者 Y 染色体 AZF 区域缺失。为什么要查?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能不能取到精子,还关系到下一代是否会遗传同样的问题。比如 AZFc 缺失的患者,有时能取到精子,但如果生男孩,几乎 100% 会遗传同样的缺失。

第五步:睾丸活检——最后的“显微取证”
如果前面检查还是无法完全确定,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睾丸穿刺或活检。虽然听起来吓人,其实就是局部麻醉下取一点组织,既能判断有没有正在发育的精子,也能指导后续的取精方案。

睾丸穿刺取精
睾丸穿刺取精

三、查清楚以后,怎么“找”精子?——常用取精方式全解读

等所有检查结果都摆在桌上,医生才会决定下一步:到底用什么方式去找精子。简单来说,取精的技术就是想办法绕过堵点、或者深入睾丸里去“翻箱倒柜”,把哪怕极少的活精子找出来。

1. 附睾取精(PESA / MESA)——“在仓库门口截获货物”

  • 适用人群:典型的阻塞性无精症,比如输精管堵塞。
  • 操作方式:在局麻下,用细针直接从附睾抽取精子(PESA),或者在显微镜下切开附睾管道,收集精子(MESA)。
  • 优点:创伤小,精子成熟度高,操作成功率接近 100%。
  • 缺点:仅限阻塞性患者,非阻塞性用不了。

2. 睾丸穿刺取精(TESA / TEFNA)——“用针直接扎进工厂”

  • 适用人群:既可以是阻塞性,也可以是非阻塞性。
  • 操作方式:用一根细针直接刺入睾丸,抽取组织和精子。
  • 优点:操作简便、创伤小。
  • 缺点:取精量有限,尤其对非阻塞性患者,成功率偏低。

睾丸取精(TESE)为什么能降低精子DNA片段化率?适合哪些人?

3. 开放式睾丸取精(TESE)——“打开工厂大门取样”

  • 适用人群:非阻塞性无精症较常用。
  • 操作方式:切开睾丸白膜,取出小块组织,用显微镜找精子。
  • 优点:比针吸法更有机会取到精子。
  • 缺点:创伤大一些,术后要注意恢复。

4. 显微取精(micro-TESE)——“用显微镜一根根找活精子”

  • 适用人群:非阻塞性无精症的首选,被称为“金标准”。
  • 操作方式:在手术显微镜下,把睾丸放大 20 倍以上,挑选那些看起来更可能含有精子的曲细精管,再逐一取材。
  • 优点:大大提高取精成功率,同时避免过度损伤睾丸。研究显示,非阻塞性患者通过 micro-TESE 的取精成功率可达 30%–50%。
  • 缺点:需要高水平的手术团队和显微设备,费用也更高。

四、成功率到底有多大?别光听数字,还要看人

很多男性听到“取精成功率”时,总想要一个确切的答案:是 30%?50%?还是更高?
但医学里很少有“一刀切”的数字。成功率这个东西,既跟无精症的类型有关,也跟个人情况、医院水平息息相关。

阻塞性无精症:几乎一定能取到精子

  • 因为睾丸本身生精功能正常,问题只是“路堵住了”。
  • 通过附睾取精(PESA/MESA)或睾丸取精(TESA/TESE),成功率接近 90%–100%
  • 这类患者做试管婴儿(ICSI),妊娠率和普通因女方不孕做试管的夫妻几乎相当。

非阻塞性无精症:取精率大约 30%–50%

  • 难点在于“工厂本身生产不足”。
  • 普通的睾丸穿刺成功率不高,而显微取精(micro-TESE)大大提高了找到精子的机会。
  • 即便如此,仍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能最终取不到精子。

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

  • 睾丸体积和 FSH 水平:睾丸越小、FSH 越高,提示生精功能越差,成功率可能越低。
  • 遗传学情况:比如 Y 染色体 AZFa 或 AZFb 缺失,几乎不可能取到精子;AZFc 缺失则还有机会。
  • 医生和医院的经验:显微取精对技术要求极高,经验丰富的团队往往能显著提高成功率。

所以,如果你是阻塞性无精症患者,几乎不用担心能不能取到精子;如果是非阻塞性,虽然存在不确定性,但现代技术仍然给了你很大的希望。

成功率到底有多大?
成功率到底有多大?

五、取到精子以后怎么办?辅助生殖来接力

对大多数无精症患者来说,就算取到的精子数量很少、活力很差,也没关系,因为现代的辅助生殖技术可以“放大”它的价值。

1. ICSI(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)

  • 这是无精症患者最常用的方式。
  • 原理很简单:医生用显微操作仪,把单个精子直接注射进卵子里,让受精“跳过”自然竞争的过程。
  • 优点:对精子数量和活力要求极低,哪怕只有几条活精子,也能完成受精。
  • 成功率:根据女方年龄和卵子质量,受精率通常能达到 70%–80%,妊娠率与常规试管婴儿差不多。

2. 精子冷冻保存

  • 如果一次手术取到了比较多的精子,可以直接冷冻保存,避免重复手术。
  • 以后女方做试管时,可以随时解冻使用。

3. 如果实在取不到精子怎么办?

  • 对于极少数非阻塞性患者,经过显微取精依然失败,医生会建议考虑供精试管(使用捐赠精子)。
  • 这往往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心理关口,但在临床上,这是很多家庭最终实现生育的实际选择。

总结

总体而言,无精症并非“生育判死刑”。

  • 阻塞性无精症:大多数情况下能顺利取到精子,配合 ICSI 后妊娠率与普通人群相近。
  • 非阻塞性无精症:虽然难度更大,但显微取精手术仍能在相当比例患者中找到活精子,为后续辅助生殖创造机会。

关键在于:不要被“无精”二字吓倒,更不要盲目依赖偏方或不明机构。科学的路径是:在正规生殖中心完成系统检查,明确病因和预后,再由经验丰富的泌尿外科与生殖医学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。

医学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“死精症”患者成为父亲,但成功的前提是 科学决策 + 专业操作 + 现实预期管理
所以,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类似困境,请记住:即便精液里一开始找不到精子,借助现代医学的力量,仍有机会在睾丸深处寻找到属于你的“生命火种”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